今天是:

浅析戒毒人员心理危机干预

时间:2016-12-30

对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尤其是新入所、尚处于脱毒期的人员,其人格缺陷和心理障碍程度明显,主要表现为:入所初期情绪不稳定、环境不适应、人际关系紧张、易怒、焦虑、抑郁、甚至幻觉、妄想、狂躁等。由此会产生适应不良,甚至极有可能产生极端行为。戒毒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心理危机问题已成为戒毒场所不容忽视并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那么,心理危机到底是什么?是如何引发的?如何进行科学而有效的干预和调解?本文试就此相关问题进行阐述。

一、戒毒人员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意义

心理学领域中,危机干预是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对急性脱毒期戒毒人员实施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戒毒人员迅速适应环境、恢复心理平衡、增强戒毒动机,同时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从而维护良好的戒毒秩序。戒毒人员对新入所产生的不适应、对警官的排斥,以及由于吸食冰毒和一些新型毒品所致的精神障碍等情况,都是比较常见心理危机。对戒毒人员实施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一是恢复其心理平衡与动力,有助于其恢复身心健康,提高矫治康复率;二是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进而在场所内弥散不良的戒治气氛,最终确保场所稳定。

二、戒毒人员心理危机来源及表现

(一)强烈的矛盾心理。

刚入所时,戒毒人员一方面希望能摆脱毒魔的纠缠,重新找回自我,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另一方面又相对封闭、严格的环境有所排斥;一方面为自己的吸毒行为感到失意、沮丧,另一方面又埋怨社会、家庭,尚未能真正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一方面想得到别人的理解,倾诉自己的不幸,另一方面又逃避与别人过多的接触,担心遭到别人的拒绝。急性脱毒期的戒毒人员通常缺乏安全感,情感得不到满足,意志消沉,但又无法以适当的方法来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在康复期,戒毒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开始格外注重家人的关心和态度,他们希望能取得亲人的谅解。如果他们无法获得亲人的关爱,往往会感到寂寞、空虚和悲观,会对以后戒毒效果的巩固产生不良影响。在巩固期,尤其到巩固后期,戒毒人员对将要满期后的生活充满向往的同时,也带着迷茫,甚至对回归社会充满恐惧。重新进入社会后,如何适应社会,如何摆脱以前的“毒友圈”,以何种方式生存,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困扰着他们,因而显得焦虑、迷茫和压抑。

()不稳定的情绪状态。

在脱毒过程中因戒断症状导致生理、心理上的不适,而出现焦虑、烦躁的情绪。在康复期,因多年的吸毒、戒毒经历以及心理的变异和人格的改变使他们无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多疑、孤僻的性格,对家庭和亲人情感淡漠,自卑多疑,对他人失去信任,对事物失去信心和兴趣。若这时再遇上离婚、亲人去世等突然事件,他们极易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在戒毒后期,因吸毒后往往被家庭和社会厌弃,或婚姻破裂,或同朋友疏远,或就业无望,导致他们缺乏勇气、情绪低落、逃避现实,对自己评价过低,感觉无能,种种负面情绪十分严重。

(三)戒毒过程中出现的放弃戒毒的念头。

通过工作实践总结发现,急性脱毒期戒毒人员容易在以下两个时间段出现放弃治疗的想法:新入所2-5天时,毒品带来的欣快平静感逐渐消失,戒断症状逐渐出现,部分戒毒人员生理反应较重;入所10-15天时,急性戒断症状基本得到控制,部分戒毒人员认为戒毒已经完成,产生放弃治疗的想法。同时,他们的举动容易引起其他戒毒人员的效仿,对戒毒氛围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在回归社会适应阶段,因就业无望、家庭不接收或无法脱离以前的“毒友圈”而产生复吸的念头。若此时不注意引导、激励或回归社会教育不足,就无法将这种念头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导致既有的戒毒效果功亏一篑。

三、戒毒人员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途径

(一)与危机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信任关系。

要对戒毒人员心理危机进行成功干预,通过各种方法与戒毒人员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至关重要。大体说来,有以下几种方法。

1.感同身受法。所谓感同身受,是指在干预过程中,干预者不但要有能力正确地了解危机者的感受和那些感受的意义,同时还要体会对方的感受并将这种了解传达给对方,从而促使危机者对自己的感受有更深的自觉的认识。

2.吸纳接收法。在干预过程中,干预者要把危机者当作一个可以接纳的人,不论危机者表现出怎样的感情或态度都予以接纳,接受对方,容忍对方不同的观点、短处等,否则就会导致危机者的不服气,甚至对于预者产生反感、敌意。

3.真心坦诚法。真心坦诚对于良好沟通关系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干预者的真心坦诚可以给对方一种安全感,而且面对干预者的真诚开放,危机者也会慢慢放下自己的面具,诚实地开放自己、表达自我,有助于危机者正确地认识自我。

(二)开展常规教育活动是心理干预的基础。

开展法律法规和认知教育,组织新入所戒毒人员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管理办法(试行)、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教育工作规定(试行)》《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诊断评估办法(试行)》和《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行为规范》等法律和规章制度,使他们对自己的身份意识有所明确,熟知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规定和工作流程,熟悉强制隔离戒毒所的环境,使其身心能够尽快投入到强制隔离戒毒生活中去,逐步在戒毒场所建立安全感,从而提高戒毒的心理预期。

(三)开展心理健康测试和评估,为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依据。

在戒毒人员入所后二到三周内,由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心理测试,了解其个性心理特点和人格特征,及时准确进行心理状况评估,在此基础上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为下一步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矫治做好准备。对个别新入所环境适应障碍、人际关系紧张、自闭、焦虑、抑郁、认知障碍等心理困扰较为严重的戒毒人员,心理咨询师应给予积极有效的心理帮助和心理危机干预,帮助他们及时释放心理压力,有效化解心理矛盾,尽早恢复心理平衡。

(四)强化戒毒信念和意志训练。

对新入所戒毒人员在进行生理脱毒期教育的同时,每天分早中晚三次集体背诵《戒毒信条》《戒毒誓言》和《戒毒三字经》,唱《戒毒所之歌》《重放的鲜花》和《我们从这里起航》等戒毒励志歌曲,强化戒毒信念,并同每一名戒毒人员签订戒毒承诺书和戒毒决心书,从而坚定戒毒的信念和意志。渐进式地开展体能恢复训练,在急性脱毒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助开展手语操、健身操、瑜伽、太极、八段锦等内容,不断充实戒毒康复训练内容,对稽延性戒断症状进行辅助治疗,促进戒毒人员恢复体能,逐步克服心瘾。开展心理状况调查和评估。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授之以渔

一是充分利用场所的广播、电视、报纸、板()报等多种媒体和传播方式,向全体戒毒人员宣传不良心理对自身的危害,阐明开展心理矫治的重要性和现实作用,纠正其对开展心理矫治活动错误的认识和理解,使其主动接受现代心理学知识,从而达到自觉和主动地参与心理矫治的目的。

二是挑选有一定文化、心理健康、表现积极的戒毒人员,经过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担任心理互助员,让他们在戒毒人员中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并对心理有障碍的戒毒人员进行“一帮一”心理互助。

三是基层大队还应尽可能多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绿化、美化场所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

四是可邀请社会上有权威的心理学专家、学者来所,为戒毒人员进行现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有针对性地举行有关吸食新型毒品戒毒人员心理矫治方面的讲座,增强说服力,还可以邀请社会团体和戒毒人员亲人来所进行亲情帮教和劝说。充分运用科学管理、文明管理手段来消除对立情绪,以降低吸食新型毒品戒毒人员的心理障碍的发生率。

(六)灵活采用多种心理干预技术。

一是纸笔绘画法。采用树--房子测验,包括画树测验,画像测验,自由主题的绘画测验。一般可以从画面看出戒毒人员对不同时期的自我的认同及其中的变化。画画结束,也可以让戒毒人员对不同时期的我进行评价,包括不同时期的自我的特点、性格及存在的问题,咨询人员可以从侧面了解到戒毒人员不同时期的自我概念以及其他一些信息。自由主题的绘画测验:让戒毒人员在纸上自由作画,咨询人员以此对戒毒人员做出分析评价。这些方法可以作为初始访谈了解戒毒人员的直观且方便的手段,在咨询接近结束的时候作为戒毒人员变化的参照。尤其适用于话语不多的戒毒人员。

二是意向对话技术。通用的有照魔镜和困于坑内两种意向。照魔镜:引导戒毒人员,从魔镜里看到的那个形象可以是其本人的形象,可以是植物、动物,也可以是人和物品。戒毒人员把在镜中看到的形象描绘出来,包括这个形象给他带来的感觉……理论上认为,戒毒人员描述出来的这个形象便是他内心真正的自我形象。困于坑内的意向:引导戒毒人员想象掉进了一个坑,让其描绘这个坑有多大,有多深,能否自己爬出来……理论上认为,戒毒人员所描绘的这个坑便是他当前遇到的困难,坑的大小代表心目中这个困难的大小,能否自己爬出来,代表一种自信度……咨询人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其自我概念以及自信度。这种技术使用方便,操作性强。特别是遇到抗阻性强的戒毒人员,便有利于咨询人员挖掘其深层次的心理活动。不足是可能无法辨别戒毒人员所报告出来的意向是真实浮现出来的,还是其渗透咨询人员而作出的符合要求的回答。

三是积极暗示法。积极暗示是贯穿整个咨询过程穿插在各种技术中间的一种对戒毒人员起到积极作用的暗示方法。 如在咨询结束的时候再次绘画测验对比咨询初始阶段的绘画测验,我们就会发现戒毒人员在自我以及其他方面会发生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可以通过绘画测验表现出来。对于这些微小的变化我们可以用积极暗示进行正强化。还有很多人在绘画测验中是真的体现了积极的变化的,咨询人员更要抓住契机,对已经出现的积极变化进行强化。总的来说,积极暗示是融汇到各种技术中去的,每个咨询人员都有其自己的把握尺度。另外一种积极暗示的方法是通过自我暗示发来完成的。具体做法一般是让戒毒人员每天起床的时候操作一次,睡觉前操作一次,自己告诉自己一定能够摆脱成瘾物的诱惑,告诉自己一定可以达到想成为的样子,学习自我激励。或者,咨询人员根戒毒人员一起制定自我暗示的内容(内容可以根据戒毒人员的具体情况而定),然后让戒毒人员把内容写在纸上,同样每天早上起床时,拿出来对着纸上的内容大声念一遍,晚上睡觉前再重复一次。积极暗示对增强戒毒人员的自信心是相当有效的,不足的地方在于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见到效果。当然,根据戒毒人员不同心理危机的表现,对应的干预策略和途径肯定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制定符合实际的各种危机预案。

参考资料:

1、张玉竹:《心理危机干预在戒毒人员延长戒毒期限中的作用》,《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905期。

2、王玉栋:《脱毒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中国司法》,2010年第2期。

3、邵聚国:《浅析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干预》,四川法制网理论导刊。

3、马立冀:《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矫治研究探讨》,《中国监狱学刊》2004年第1期。

(四川省新华强制隔离戒毒所康宝林 程梓勋)


相关链接